close

果然,上了"父母心"課程後,我打破了之前對小孩的態度/ “規矩”,這讓朵媽、她婆婆、小姑認為我拿雞毛當令箭,不僅推波助瀾了我寵小孩,甚至已”溺愛”他們。而朵媽還曾在車上氣到不跟我講話。唉,真怕她們覺得我是入了邪教… >”<

不過說真的,我覺得短短幾週中我就看到了它有效的穩定朵拉的情緒,而且如果教主(老師啦 :p)是對的,這樣的態度會讓小人們以後碰到問題時就不會直接以低路處理問題(哭鬧等),這不僅解決了大人聽到哭鬧會頭痛的問題外,如果處理得當,絕對還可以現在就發展小人們的前額葉(認知/ 解決/ 分析…能力)。

如上篇所提,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小孩問題,只是在朵媽不打算用跟我一樣的方式下,現在又衍生了另個狀況: 因教養意見不同而在小孩面前產生摩擦。根據邪教教主所開示的,如果在小孩面前出現因為他而產生的口角,這會讓他覺得"因為自己不好,才造成最親愛的兩個人產生爭執",這會讓他們心理不安定。如果頻率高,心底留下的負面記憶不僅會對未來人格發展有負面影響,甚至會自我否定。

此外,教主也提到,如果父母雙方因為出現”不想輸對方在小孩心中的地位”的心態,而讓小孩覺得兩個大人在搶小孩,還可能會讓親子關係變成感情中的三角關係(我想比喻應該是小孩是8點檔中的男主角,爸媽是兩個肉食女之類的)。情節: 一方覺得小孩愛另一方,另一方只愛小孩,那可是失去兩個愛人(朵媽看到這可能會說: 如果是我,我才不在乎朵爸勒 :S);小孩覺得我愛爸也愛媽,可是他們的行為/ 態度讓我覺得需要偏愛其中一方,我不知道怎麼辦。而這除了會讓小孩不安定外,如果嚴重,小孩甚至會出現”配偶化”(我有點忘了正確的名詞)的病態,意思是小孩跟爸媽其中一人的關係從親子變配偶。這時,夫妻間的關係建立/ 修復,絕對比親子間的建立/ 修復來的重要,沒有安定的爸媽,小孩的心理就不會安定。

大人的需要/ 想要,跟小孩的需要/ 想要都是爸媽"自己”來排優先順序的,沒有公式/ 答案(在沒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)。不過作決定後要勇於承擔後果(自己的/ 小孩的/ 配偶的情緒…等)。如何不刺激大人/ 小孩的低路(沒錯,大人也需要),活化大人/ 小孩的前額葉(沒錯,大人也需要),就是要看爸媽自己的智慧嚕。

上篇補充說明: 
1. 不要想強迫灌輸小孩"大人的世界觀",他們未來會從生活中接觸的點滴培養出屬於自己的世界觀(他們未來的生活不會只有爸媽)。
2. 親子間的傷害是可以修補的,所以不用擔心作出會讓小孩傷心的事情(例如分離/ 喝斥…)。必要時是可”勉強”他們。但如果是"常態",則可能會因為變成內隱(像是潛意識的東西)而對她們的心理造成永久傷害(青春期時應該就會看到問題出現)。
3. 碰到狀況時,家人不需要一定要用一致的態度處理,因為每個成年人的態度/ 想法/ 需要/ 想要都不同,更重要的是,小孩生活上碰到的人根本不會只有家人。
4. 碰到狀況時如表達同理心,更可以被小孩接受
5. 大人是小孩的依靠 如果大人有不安的情緒,小孩只會更不安。

以上。

arrow
arrow

    omamad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